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,是政策落地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更是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“前沿阵地”。市委书记方毅在全市乡镇(街道)党(工)委书记工作交流会上强调,要树立“大抓基层、抓大基层”的鲜明导向,筑牢上下联动、执行有力的坚实根基。这既是对基层工作极端重要性的深刻把握,更是推动治理现代化、激发内生动力的关键举措。
为何抓基层?基层是执政之基、力量之源。
“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基层工作,深刻指出“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”。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健全基层治理体系作出专门部署,凸显了基层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地位。乡镇(街道)党组织和干部身处一线,既是政策执行的“最后一棒”,也是感知社情民意的“神经末梢”。当前,我市正处在转型升级、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,唯有通过“大抓基层”强基固本,依靠“抓大基层”激发活力,才能将党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胜势。
怎么抓基层?以机制创新激活基层“一池春水”。
抓基层不能停留在口号上,必须构建系统完备、科学规范、运行有效的制度机制。首先,要搭好“赛马场”,激励担当作为。我市探索建立乡镇(街道)党(工)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制度,创新采用“1+1”主题比拼与“6+N”名额分配机制,让基层书记同台竞技、交流互鉴。这既是对常态化工作成效的检验,也是对攻坚克难能力的考察,树立了“以实干论英雄、凭实绩用干部”的鲜明导向。其次,要压实“责任链”,推动精准施策。在党的建设上,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;在推动发展上,要立足资源禀赋,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;在服务民生上,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;在维护稳定上,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,筑牢安全屏障。最后,要当好“服务员”,确保轻装上阵。坚决为基层松绑减负,力戒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身改革发展主战场、服务群众第一线。同时,健全保障激励机制,在政治上关注、工作上支持、待遇上保障,为敢担当、善作为的干部搭建更广阔舞台。
持续抓基层!以久久为功筑牢“长远根基”。
基层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,必须涵养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境界,保持“钉钉子”的韧劲,构建常态化、长效化的工作格局。要健全常态化交流机制,将乡镇(街道)党(工)委书记工作交流会等平台固化下来、坚持下去,持续激发基层干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。要完善长效化落实机制,构建“任务分解、过程调度、考核评价、结果运用”的闭环管理体系,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鲜活经验。要强化制度化保障机制,持续推动人、财、物等资源向基层倾斜,完善考核激励、待遇保障、容错纠错等制度,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治理能力,让基层干部安心、安身、安业。
基础牢则事业兴,基层稳则全局安。我们必须以抓铁有痕、踏石留印的劲头,持之以恒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,把基层政权巩固好、发展好,让基层真正成为推动来宾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和活力源泉。